突破当前化债融资瓶颈是政府一把手工程
2025年作为"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布局的战略交汇点,正值新型城镇化建设纵深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的关键阶段。各地国企平台公司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亟需通过战略转型,突破 “资金瓶颈”“功能单一”“运营低效” 等发展桎梏,从单纯的融资载体向市场化经营主体、城市综合运营商、产业投资引领者转变,从而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 “十五五” 规划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劲动能。大力推进国企平台公司的战略转型,不是仅仅解决平台公司的具体债务或融资问题,也不是解决它存在的某些具体运营管理问题,而是要背靠市长,面向市场,从环境优化、战略布局、功能重塑、模式创新等四个维度解决好影响国企平台公司发展的根本问题。
协同赋能,优化平台公司化债环境
面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新增融资受限、债券发行收紧、土地财政失灵” 等困境,各地国企平台公司要强化与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同联动。一方面,主动积极的反映公司的发展现状与实际困难,通过详实数据与先进地区的案例,阐释做强做优国企平台公司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 在财政资金调配方面,争取建立常态化的资金注入机制,例如设立城市建设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平台公司承担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工程;在优质资产注入上,推动将政府持有的闲置土地、经营性房产、公共服务设施等资产注入平台公司,充实其资产规模,提升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在政策扶持方面,争取税收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等政策,降低平台公司运营成本。 另一方面,积极开展 “双向互动” 机制,组织团队赴先进地区实地考察学习,同时邀请行业权威专家、专业咨询机构开展专题研讨与培训,深度借鉴成功经验与创新模式。可以定期举办大讲堂,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企业代表分享前沿理念和实践经验;此外,利用政府的资源和影响力,尝试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展课题研究,为转型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库保障。 战略领航,布局可持续发展业务体系
紧密结合国家关于国企平台公司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等最新政策,立足长远发展需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开展系统性战略规划。从业务布局、资本运作、人才培育等方面,制定覆盖 “十四五” 收官及 “十五五” 开局的中长期发展蓝图,明确未来3-5年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 在业务布局方面,聚焦核心优势领域,精准布局、有所取舍。例如,在城市更新领域,重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开发等项目,打造城市特色名片;在新型产业园区建设方面,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专业化、智能化的产业园区,完善配套服务,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在资本运作方面,强化资产资源的整合优化与价值挖掘。探索资产证券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流动性和融资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通过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 在人才培育方面,重点打造职业化管理团队,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机制。建立市场化的人才选拔机制,面向全球招聘具有丰富投融资经验、企业管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端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和薪酬激励体系,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筑牢平台公司高质量发展根基,以应对 “十五五” 期间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 功能迭代,重塑城市经济发展强引擎
在新型城镇化与产城融合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国企平台公司需立足新发展阶段,加快从传统融资角色向城市建设运营综合服务商、产业升级核心推动者转型,成为驱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引擎。 一是锚定政策导向,优化产业投资布局。紧扣 "十五五" 国家战略部署与区域产业规划,聚焦数字经济、绿色低碳、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领域,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通过设立专项产业投资基金、搭建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等方式,精准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推动产业链补链强链。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主动布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为城市数字化转型筑牢根基;在绿色发展领域,加大对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助力实现 "双碳" 目标。 二是推动产城融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在城市建设项目中,坚持市场化运作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通过合理的商业模式设计,实现项目的可持续运营。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中,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加平台公司的收入来源。同时,深化政企协同机制,厘清权责边界,推动城市建设规划、项目融资与资产运营的一体化运作。 三是完善资本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依托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打造国有资产动态监测与智能管控平台。通过数据实时采集与分析,实现对控股、参股企业经营状况、财务风险、市场表现的穿透式监管,精准识别潜在风险并及时预警。针对低效资产,运用数字化评估模型精准定位问题症结,制定针对性的盘活方案,有效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与价值回报。 强引擎破立并举,开创多元融资新路径 国企平台公司要立足“十五五”城市高质量发展需求,适应城市化、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趋势,开创多层次、可持续的多元融资新路径,推动城市资源从 “静态持有” 向 “动态增值” 转型。 一是通过灵活组合债权、股权等多元化融资工具,实现资金供需的动态平衡。在债权融资领域,积极发行城市更新专项债、绿色债券等产品,科学配置长短期债务比例,降低期限错配风险;在股权融资方面,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产业资本、战略投资者及社会资本,通过增资扩股、股权转让等方式增强资本实力。 二是创新土地综合开发模式,将土地开发与城市产业发展、公共服务配套相结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价值,通过 TOD、EOD等模式,实现土地资源与城市功能的深度融合。探索 “土地 +” 复合开发模式,如 “土地+文旅”“土地+科技” 等,挖掘土地资源的多元价值,推动城市空间功能升级。 三是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深度协同,创新融资模式。通过不同类型的融资工具的组合和运用,既要实现资金来源与国有资本形成之间的总量均衡,也要实现资本与负债之间的结构平衡;既要保持融资平台公司具有一定的资产总量和经营规模,也要保持其合理的资产流动性和盈利水平。 结语 当前,在严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背景下,地方政府需将国企平台公司转型作为 “一把手工程”,整合多方资源,破解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打造资产规模雄厚、运营效率卓越、信用评级优良的现代化平台企业,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国企平台公司创新发展路径,为 “十五五” 期间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未来,国企平台公司将在推动城市建设、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助力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