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金融去杠杆,看上去似乎风险都集中在金融领域,但实际上背后的根源都是财政。我们讲伤于财政,毁于金融,地方政府没有约束地债务扩张,软约束的财政,最后压力都以金融风险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是中国今天的传统经济。

分析历史进程,有时候更需要看重势。势是一种产生社会动能的趋势,这种势比一些具体的举措更为重要。认识和把握刚刚开始破局的这场改革也是如此。从国际来看,中国的负债率并不高,关键在于增长速度过快以及结构不合理。从发展思维转变为底线思维,去产能必定无法稳增长,无法稳增长必定诱发系统风险,承载了过往黄金十年的平台公司,在未来十年应该怎样继续助力城市发展?中国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2008年,“城投起、城市兴”;2010年,19号文,转型大幕拉起;期间,463、18号文,如局部手术,短暂疼痛后焕发活力;2013年债务审计;2014年,43号文出台,一时间,风声鹤唳,行业同病相怜之际,公司债新政出台,城投公司曙光重现;2015年,国企改革顶层设计出台,随之PPP异军突起,城投公司又找回了往日的熟悉轨迹和活力,基金、非标一个个隐患从此深植各地,50号文,毫无新意的出台,却扎扎实实的惊醒了城投人。非改即消,路在何方?

形势依然如此,城投公司必须以强烈的危机意识和发展意识,积极应对新形式、新变化,改革企业体制,实行政企分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造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扩大经营性项目规模,增强企业盈利和偿债能力;积极构建经营性的政府融资平台,创新市场融资途径,促进自身从投融资平台、项目建设经营到内部管理全面转型,加快向城市运营商的发展目标迈进。

基于此,中国城盟控股集团集结金融/法律/咨询/等行业专业人士,历时五年,寻遍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与近500家平台公司有过深度接触,通过百余例项目的历练,搭建起以城盟资产为抓手的核心平台,回归投行本质,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助力破解融资困境;秉行落地宗旨,破万卷书,行万里路,着力打造政府智库

城市在发展,城投在转型,我们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