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方财政收入形势相对较好,债务管控较为严格,风险总体可控。但当下及今后几年,旧区改造、轨道交通、生态环境等建设任务重,资金压力大,不排除出现隐性债务风险的可能性。”
财政部上海监管局在2021年6月28日发表的《财政部上海监管局:增强政治意识、深化党建业务融合、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监督》(以下简称文章)一文指出。文章称,上海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国内重要的资金集散地和各地发债融资的重要平台之一,具有风险集聚的特点。
据此,财政部上海监管局形成了“以防为先、以控为重、以化为本”的监管理念,强化全过程指导,实现“防化促”债务监督模式中重点领域防范风险、及时介入化解风险、促进管理消除风险。
以防为先:保持与地方的密切联系,主动了解基层情况,结合资金需求和供给“顺逆监管”思路,持续关注重点城区、重点事类、重点项目三类重点,提示可能存在的债务风险。
以控为重:发挥就地就近优势,日常监管中结合文件精神和实际案例宣传政策,不断提醒相关部门和企业,保持宣传教育力度,促进被监管方增强风险忧患意识,督促地方提高债务管理水平。
以化为本;扩大监管覆盖面,持续保持监管压力,发现苗头即行介入,督促相关区拿出整改和风险化解方案,将风险消灭在扩大之前。
文章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涉及主体客体众多,又有代际传递的特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债务问题一旦发生,可能损害地方国企等市场主体的经营持续性,增加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甚至波及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和正常运转,因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重大风险的重要组成。
“监管与被监管间有矛盾就有斗争,债务监督也是如此。违规举债‘倒查责任、终身追责’的‘高压’态势,注定相关单位和个人较敏感而抵触监管。”文章称。
鉴于此,财政部上海监管局探索对16个区实施“网格化”监管,以更多的耐心沟通,努力取得能发现债务风险问题的条件;以更强的专业认知,说服被监管方形成对风险问题的认同;以更细的工作态度,促进风险点化解措施的真正落实。对风险程度较高的,该局还采用了“约谈”问责:近3年约谈11个区,警示可能发生的隐性债务风险。
上海市预算报告显示,2020年财政部核定该市政府债务限额为9723.1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4391.5亿元,专项债务限额5331.6亿元)。截至2020年底,上海市政府债务余额为6891.5亿元(其中:按类型分,一般债务余额2999.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3892.3亿元;按级次分,市级债务余额1494.8亿元,区级债务余额5396.7亿元)。按审计口径计算的2020年底本市地方政府债务率为49.7%,债务规模适度,风险总体可控。但报告并未披露隐性债务数据。
财政部上海监管局:增强政治意识
深化党建业务融合 做好地方政府债务监督财政部上海监管局坚持以党建引领业务,在地方政府债务监督工作中,不断增强政治意识,深化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努力提高监管质效。
一、提高政治判断力,把握债务监管问题本质。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国家发展全局,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刻分析各个领域面临的重大风险,概括了国际的、周边的、改革发展的三方面的风险因素,指出一旦某项因素失控,都可能爆发风险事件,会影响稳定和发展,会阻碍甚至中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强调“要常治无患之患”。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增强了我们对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促使我们对地方政府债务监管工作的本质进行了思考。思考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涉及主体客体众多,又有代际传递的特点,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债务问题一旦发生,可能损害地方国企等市场主体的经营持续性,增加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影响金融市场稳定,甚至波及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和正常运转,因此,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重大风险的重要组成。因此,“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正是为了保护好发展建设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百姓的安居乐业,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通过学习所加深的这些认识,让我们认清了债务监管工作的政治本质,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债务监管中时刻存在着的风险,而风险意识又增添了我们按党中央、国务院、部党组部署定可所为、定有所成的信心和动力。二、提高政治领悟力,理清债务监管思路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我们以“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为目标,理清工作思路,在地方政府债务监督中努力做到因地制宜,突出重点。上海地方财政收入形势相对较好,债务管控较为严格,风险总体可控。但当下及今后几年,旧区改造、轨道交通、生态环境等建设任务重,资金压力大,不排除出现隐性债务风险的可能性。同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是国内重要的资金集散地和各地发债融资的重要平台之一,具有风险集聚的特点。据此,我们形成了“以防为先、以控为重、以化为本”的监管理念,强化全过程指导,实现“防化促”债务监督模式中重点领域防范风险、及时介入化解风险、促进管理消除风险,通过监管为地方发展保驾护航。以防为先。保持与地方的密切联系,主动了解基层情况,结合资金需求和供给“顺逆监管”思路,持续关注重点城区、重点事类、重点项目三类重点,提示可能存在的债务风险。以控为重。发挥就地就近优势,日常监管中结合文件精神和实际案例宣传政策,不断提醒相关部门和企业,保持宣传教育力度,促进被监管方增强风险忧患意识,督促地方提高债务管理水平。以化为本。扩大监管覆盖面,持续保持监管压力,发现苗头即行介入,督促相关区拿出整改和风险化解方案,将风险消灭在扩大之前。三、提高政治执行力,强化债务监管方式质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常治无患之患”,“要发扬斗争精神”。忧患意识,对共产党人来说既是责任更是担当。监管与被监管间有矛盾就有斗争,债务监督也是如此。违规举债“倒查责任、终身追责”的“高压”态势,注定相关单位和个人较敏感而抵触监管。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的教导,上海监管局党组言传身教,带领党员战斗在债务监管一线,发挥担当精神,敢于啃硬骨头,坚定了党员干部勇于斗争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探索对16个区实施“网格化”监管,以更多的耐心沟通,努力取得能发现债务风险问题的条件,以更强的专业认知,说服被监管方形成对风险问题的认同,以更细的工作态度,促进风险点化解措施的真正落实。对风险程度较高的,我们还采用了“约谈”问责,近3年约谈11个区,警示可能发生的隐性债务风险。这些区均表示了限时整改的积极态度,统筹资金将风险化解在了萌芽状态,有的区还开展自查,举一反三,作全面的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