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国资委成立信用稳定基金,化解国企债务风险
2021-07-03 22:26:05
永煤事件后,为了应对债市融资难和化解省内国企债务问题,多地国资委先后成立信用稳定基金,以及出台相应扶持政策。日前,天津市相关部门与金融机构召开了一场规格颇高的恳谈会,并且成立了总规模达200亿元的国资高质量发展基金,用以提升市属国企竞争力,做大做强国有资本。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该会议由天津市国资委和金融局主办,证监会、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及沪深交易所等相关监管负责人均出席。除了天津外,河南省也在今年4月成立规模为300亿元的信用保障基金。第一财经不完全统计发现,最近一年多以来,至少有5个省份在地方国资委牵头下成立了类似稳定基金,国务院国资委也在央行层面设立了信用保障基金。2020年以来,部分省份的国企债务压力有所上升,个别地方国企发生债券违约,进而影响了多个省份国企的再融资,新债券发行遇到困难,发债成本亦有所上升。“国企信用保障基金的成立体现了国资委对区域内国企债务风险的重视,和对债务问题化解的努力,用长期限、低成本的资金来代替企业一部分短期限、高成本债务,帮助企业渡过流动性难关,争取时间改善经营状况,维护投资者信心,该举措对部分国企的信用质量而言是一个积极的因素。”标普信评分析师王雷对记者表示。去年,华晨汽车、永煤、紫光的意外违约影响了信用债市场的信心,国企“逃废债”嫌疑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后续监管部门的发声,河南设立300亿元信用保障基金,以及多地政府强调维护信用的决心,风波逐步平息。多位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2021年众多国企特别是城投公司进入偿债高峰期,为了稳定债市信心,多地政府都发声或采取实际行动稳定市场情绪,成了地区发债企业的“代言人”。王雷称,这些保障基金规模比较有限,虽无法一次性解决所有国企的债务问题,但可以为国企争取到一定时间来实现基本面的改善。“政府设立的基金种类存在一定差异,我们认为专门为保障债务兑付的基金对区域内国企信用的促进作用会更好。尽管基金运作的方式披露不多,但从信用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支持的时效性更加重要。”他称。标普信评认为,有如下特征的基金能够为债券投资者带来更多信心:可持续的资金来源、明确的支持条件、事前积极的介入。而违约后债务的清偿对信用的帮助作用不大。天津日前举行的的高规格恳谈会,正是上述大趋势下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天津渤钢集团、物产集团、天房集团等国企信用违约事件接连发生,城投非标违约事件也有所增多。2020年11月永煤集团无征兆违约,对债市冲击强烈,包括天津在内的部分地方国企更遭遇了“一刀切”,融资受冲击的余波至今仍未消散。2021年天津市国有企业特别是城投企业进入偿债高峰期,因此维护债市生态的必要性不言自明。2021年以来,天津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进国企改革的进程持续深入,特别是近期市政府分别对于天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城投集团”)和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泰达控股”)下达了深化改革转型的批复,并且成立了总规模达200亿元的国资高质量发展基金,用以提升市属国企竞争力。“我们认为,这些举措将有利于市属重点企业在区域外部融资环境不顺畅的背景下,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但从长期来看,整体债务的化解需要依托企业自身业务竞争实力的提升,并且依赖于天津市整体经济和财政收入的恢复和增长情况。”标普信平分析师李丹对记者称。在李丹看来,从事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天津市属国有企业的短期流动性压力有可能获得缓解。2018年以来天津市出现信用风险事件的国有企业多数是房地产、产能过剩等市场化竞争激烈以及自身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对于城投集团、泰达控股、轨道交通、滨海新区建投等承担了较多公益性或准公益性职能、自身债务负担重的企业,天津市政府通过与国开行等金融机构协调,动用金融资源给予较大的资金支持。这既体现了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支持重点集中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也显示了天津市政府规划未来国有资本主要集中的领域。事实上,天津市面临的问题也和该地企业的属性息息相关。从产业结构来看,天津市国有企业数量在整个经济中占比较高,且大部分属于重工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债务负担较重。根据标普信评的研究,截至2020年,天津市累计实现20家市管企业集团层面混改,特别是2020年上海市部分较优质国有企业的参与,对于天津市国有企业的业务发展有所帮助。同时,2020年天津市国有企业产权转让收入达121亿元,较上年增长近10倍,2021年预算也接近百亿规模,这将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产生一定贡献,减轻政府救助该类企业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