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富董事长李剑铭:国有资本引领带动“新经济”
| 来源:新华网
1、围绕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近年重庆国有资本的管理和运营呈现出哪些趋势和变化?
李剑铭:
党的十八大之前的10年,我国通过设立各级国资委,解决了过去国有企业由对应行业主管部门来管理、政企不分的问题,对我国国有经济的发展,国资国企做强做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管人、管事、管资产”一手抓的体制遭遇到最大的质疑,便是国资委既当出资人,又当“管家婆”,对企业具体运营干预过多。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从“管资产”到“管资本”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国有资本运营两类公司,赋予其国有资本管理和运营的权力,履行出资人职责,成为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具体来讲:
国资委的监管思路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监管重点是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
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逐步从“国资委-出资企业”两级架构向“国资委-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出资企业”三级架构转变。
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为此,重庆开展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的试点,渝富集团成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单位之一。
国发〔2018〕23号文件,则首次明确了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的功能定位,为深化两类公司改革提供了根本指南。2019年7月22日,重庆市出台《重庆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重庆机电集团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单位,重庆渝富控股集团作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单位,形成“1+1”试点格局。
今年3月,市委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深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方案》,3月19日,市政府下发《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重庆渝富控股集团深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改革试点方案的批复》,渝富正式成为了全市唯一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
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没有所谓的“主业”,它更侧重促进资本合理流动、提高资本的回报、保障资本的安全。渝富过去是一个资产管理公司,而本轮改革中,我们形成了股权投资、价值管理、资本运作的新的公司特征。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渝富的定位和要求,我们要在全市发展中发挥好三个作用:助推重庆的产业升级、助推重庆国资国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重庆国有资本优化布局。
从自身层面出发,渝富致力于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平台,金融、类金融业态的主要投资者和主要持股平台,国有资本市场化、专业化的运营平台。尽管公司改革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但近年的探索和实践成果表明,我们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2、近年渝富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明确为投资重点,背后都有哪些关键推动因素?
李剑铭:
战略性新兴产业背后所代表的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变量。大家也注意到,中央政治局近年带头学习新兴科技知识,这是过去很少有的。我国去年推出了科创板,通过资本市场的力量来帮助科技成果转化,助推科技企业更好成长。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是企业,而科技型企业的成长离不开资本的推动。“科技为经济赋能,资本为科技赋能”,我想这是近年渝富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科技项目转化培育作为主要投资方向,最重要的背景。另外,经济“双循环”新格局下,进一步推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也是一个宏观视角。
作为西部地区的工业重镇,重庆拥有齐全的工业门类,但从结构上看一度偏传统;“双城记”语境下,成渝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比,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研发投入、主体培育方面任然存在较大差距。
最近几年,重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他各方面创新,正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增长极。
这当中,渝富作为全市唯一的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要把握机遇,彰显担当,在运用多种资本力量孵化科创项目、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培育科创企业、推动更多国有资本聚焦科创产业、强化资本聚合联动建设科创中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把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到以“芯屏器核网”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中。引导带动各类社会资本,助力全市建设芯片、新型显示、智能终端等产业集群,同时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逐步带动重庆成为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发源地。
当然,这种资本配置策略,也是渝富助推重庆国资国企改革、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把资本优先配置到关系国家战略利益、公共发展利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趋势的领域,更好地服务于地区和国家发展大局。
3、公司内部实施了哪些调整和改革来满足这种新的资本配置要求?
李剑铭:
市国资委把资本运作的权利赋予给渝富,要履行好出资人的职责,我们首先要“接得住”,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是关键。董事会按照《公司法》发挥决策作用,让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各司其职,形成科学的、良好的公司治理体系。
运营模式上,渝富的改革主要围绕 “募、投、管、退”4大环节展开。
怎么“募”?我们注重运用市场化基金工具服务战略落地,逐步形成“自有资本投资+基金集合资本投资”的“双轮驱动”投融资模式,努力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目前,渝富已形成以战新基金为龙头的四组69支基金,募集资金776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约1800亿元。同时,我们也积极拓展金融市场融资渠道、用好引战等股权融资手段。
怎么“投”?渝富围绕国家和重庆重点产业布局,按照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原则,强化投资组合管理,提高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努力解决好“投到哪里去”的问题。正如之前谈到的,我们推动资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向金融、类金融集中,向国企供给侧改革集中。有成长性、跑得赢行业大趋势的企业也会成为我们的投资目标。
怎么“管”?作为资本运营公司,渝富不能大事小事什么都决策,而是要划定权力边界,否则就走回了又当出资人、又当“管家婆”的老路。我们加快了从“资产负债平衡、现金流平衡、投资损益平衡”,向“有投资不追求控股、有股权不追求并表、有资产不过度举债”的资本运营管控方式转变。
渝富根据出资企业战略定位、控制程度及治理水平,对非实质控制企业采取战略管控、财务管控等管控方式;对实质控制的非全资企业采取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相结合的管控方式,全资企业则采取运营管控方式。
比如我们投资的一些企业,渝富不是它的实际控制人,甚至也不是控股股东,只是参股股东,那么我们就不干预被投企业的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通过公司治理,通过派董事出席股东会,出席董事会来履行我们出资人的职责,参与出资企业治理管理,维护股东权益,推动企业科学决策、规范管理、价值提升。这叫用好“手”。
怎么“退”?我们比喻为用好“脚”,来实现进退有序、保障国有资本安全。这个企业非常好,我们可能还要进一步追加投资;如果这个企业比较成熟了,相对股比不变;如果这个企业不好,而且是不可逆的趋势,那就退出。往哪儿退?要有通道,最成熟通道就是资本市场。我们实行“一二级市场协同”退出模式。推动渝富核心资产业务上市,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资产证券化水平,丰富投资退出通道,并联动上市公司实施资本运作。总的来看,这就是一种“手脚并用”的价值管理模式。
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国有企业是我们党执政的经济基础,是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党的领导就是把方向、管大事、保落实,主要保证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相关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得到落实。渝富通过加强党的建设,和公司治理很好地结合起来,让党领导和企业经营管理有机融合,变成“两促进”,而不是“两张皮”。
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也很关键。渝富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双百企业”,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选人用人机制,现在我们的管理层都实行了任期制。同时,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快速迭代,如果没有懂技术、懂市场、懂业务的人才,我们怎么投得准、投得好呢?所以一定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好。
4、在前不久举行的重庆国际创投大会上,您谈到了“各类资本联动聚合”的概念。的确,在渝富集团的组织和撬动下,重庆近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很多项目其实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请李董借这个机会给网友们介绍一下相关的情况吧。
李剑铭:
近年来,渝富紧紧围绕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积极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功能,重点培育了一批以液晶显示面板、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芯片产业等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液晶显示面板产业——
我们先后组织资金362亿元,推动项目总投资约800亿元,让京东方B8、B12项目及惠科金渝项目成功落地。
京东方B8项目,就是它的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总投资328亿元,在渝富等资本方的推动下,于2015年正式量产,目前年产值近200亿元。该项目不仅填补了西南地区无大型液晶面板生产制造企业的空白,还极大地巩固了重庆智能终端产业基地的优势。
京东方B12项目,渝富牵头组织160亿元资金,推动投资465亿元。该项目是京东方第3条柔性OLED屏生产线,预计2021年11月量产。它这个产品在显示性能、轻薄、可弯曲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为智能手机、可折叠笔记本等各类电子产品的换代升级上提供了有效支撑。值得一提的是,465亿元,也是重庆直辖以来投资金额最大的工业项目。
惠科金渝项目,我们牵头组建了20亿元专项基金投资了惠科金渝液晶面板项目。这是继京东方8.5代线之后,重庆培育的第二个液晶面板项目,也是我国首个由混合所有制企业主导建设的液晶面板项目。项目2017年投产,2020年预计全年产值会超过60亿元。
“芯屏器核网”,这样一来,“屏”这一块就可以形成一个大的高质量的产业集群,应该说渝富在里面发挥了十分积极重要的作用。
新能源汽车产业——
2018年开始,重庆汽车产销双双进入滞缓通道。这背后,既有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也与当地汽车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新车型投放缓慢、整体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足密切相关。基础雄厚的重庆汽车产业,到了必须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彻底扭转“大而不强”的局面迫在眉睫。
原本垂直的产业链开始横向延伸,汽车产业正迎来一个全球性、革命性的“跨界发展”新常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正成为重庆汽车产业的转型方向。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渝富牵头组织资金约32亿元投资了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长安新能源汽车、北汽银翔等项目,其中,金康新能源是按照工业4.0标准打造,具备自动化、智能化、定制化和网联化四大特征,全新产品赛力斯SF5已于今年上市。此外,渝富还对汽车新材料产业持续关注,九橡化大就是其中的重点项目之一。九橡化大是年产能近100万吨的高性能橡胶产品基地,通过废旧轮胎的回收再利用,生产出高品质环保胶粉、高性能环保路面等新材料,即缓解了废旧轮胎的污染状况,又带动了我市环保新材料产业发展。
半导体芯片产业——
渝富通过多层次投融资体系,先后组织出资约12亿元,推动投资近40亿元的重庆万国半导体芯片项目,该项目助力重庆万国半导体成为全球第二座、亚洲首座12英寸功率半导体芯片制造及封装测试生产基地,2019年产值达到7亿元。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疫情的冲击下,2020年万国半导体产值仍然有望突破10亿元大关。随着产值的不断提升,重庆万国不仅朝着科创板上市的方向前进,而且有望在未来帮助重庆加快布局一批上下游重点项目,形成全流程的芯片制造产业体系,为重庆市建造中国功率半导体中心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渝富还投资了亦度生物、恒润达生等生物医药领域项目,均实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的来说,我们通过对上述战略产业项目的投资,助推了重庆战略性新兴的产业优化布局。
5、展望“十四五”,渝富集团就继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什么比较明确的思路和聚焦呢?
李剑铭:
渝富“十四五”发展思路是:围绕高质量发展这条主线;深化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改革和“双百行动”综合改革;推动科技化、市场化、国际化“三化”发展;建设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三型”企业;健全“双线双层三群两翼”组织体系、市场化投资体系、“1+N”资本市场体系和对标世界一流管理体系。
也许你会问,渝富是资本运营公司,怎么提出要“科技化”呢?我的理解是,既然要把国有资本优先配置到科技型企业,那么我们的管理手段、运营手段就要契合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逻辑。
市场化,就是作为一个专业的资本运营平台,渝富必须走市场化的道路,更好地转换体制机制,激发干部员工众的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担当。
国际化,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层面上讲,内循环是国内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的、主要的动力来源,而外循则是强调参与国际竞争和海外市场拓展。具体到渝富,我们要注重在项目的资本组织上更加国际化。
再说建设“三型”企业。在市政府支持下,渝富牵头成立了重庆现代产业研究院。虽然渝富是研究院的第一大股东,但它是服务于全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服务于全市的精准招商、科学招商。
我们还成立了一个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一个真正做投资的企业,必须强化对运营的研究,这样投出去才投得准。由此,渝富才能有核心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才能在“十四五”期间更好地履职尽责。
展望“十四五”,渝富将持续聚焦以“芯屏器核网”为重点的数字经济领域,培育以功率半导体为重点的芯片产业集群,以柔性OLED显示面板为重点的新型显示技术产业集群,以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为重点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以三电系统为重点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以工业、医疗、服务为应用场景的机器人产业集群,.以5G网络、物联网、数据中心为重点的产业互联网集群。
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渝富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在双城经济圈中连接政府与市场、项目与资本,推动国有资本优化布局和结构调整。我们通过运用天使基金、科创基金、双城ETF等多种资本力量,孵化、培育、壮大战新项目,助力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今年以来,我们借助全市企业家座谈会、社保基金理事会来访、重庆国际创投大会等场合,已搜集入库了200多个成渝地区优质企业项目,后续将通过重庆现代产业研究院等外部机构持续跟踪研究。
我们还要继续做好用好四组基金。与中央、地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市场化投资机构、区县政府建立合作联盟,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享、投资互助、利益互赢,刚签约的总规模300亿的成渝双城基金就是最新的成果。
企业合作中的各方都会面临各自的痛点难点,需要建立互鉴互助机制,我们要通过换手抠背、相互站台,实现优势互补、彼此成就。
渝富还要跟踪核心企业,发掘产业链上的潜在投资机会,比如前段时间,我们与京东方签订了创新生态产业投资基金。
另外,我们还将充分发挥市场化投资机构优势,扩大资本“朋友圈”。目前,重庆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就正在积极落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