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财政政策,不寻常

2021-01-22 09:53:06

昨日,财政部公布了部长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大家揭晓了2021年的主要财政政策。尽管会议上再次强调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但细节与重点颇多,预示着今年的财政政策,将极不寻常:


加强财政资源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

在外部形势不明朗、加强国内经济循环的大背景下,财政部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加强公共资源综合管理,把政府各类收入按规定全面纳入预算,实现政策集成和资金协同。


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的行政资源、可用财力将会进一步集中化,并通过资源统筹来时刻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体现在财政支出上,也会进一步向社会热点问题、重大项目建设、去杠杆带来的风险问题倾斜,预示着2021年的政府治理工作,将不会平静。


艰苦奋斗,紧日子作为长期方针政策

2019年以来,财政始终强调财政要过紧日子,但在今年的会议上再次出现了变化:


一方面将紧日子的范围从财政扩充到党政机关,未来压缩预算、勒紧裤腰带的范围可能越来越广,从政府部门到事业单位,从行政机关到国有企业,都将面临着经常性支出的压缩,以集中有限的资源来应对未来的困难;


另一方面明确了紧日子将是长期方针,不仅仅是眼下的共克时艰,而将是常态化、与廉政建设共同推进的主旋律。这意味着财政制度还将启动新一轮改革,尤其是在财政支出管理的精细化、政府决策的公开化等领域,将会有新的动作。


尽管2021年的财政政策还将延续2020年的总体宽裕,但在资金使用方面却将显得越来越紧;越来越多的资金强调专款专用、定向支出,财政资金的定向化趋势将会进一步扩大。


高度警惕防范涉及财政领域的重大风险

随着政府债务、类政府债务规模的扩大,地方债务问题,尤其是地方隐性债务问题的潜在风险开始被广泛担忧,2020年下半年频繁出现的违约事件也让财政部对债务问题高度重视。


在处理政府隐性债务的问题上,部长提出: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工作。这项工作必须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不留后患。,这显示出财政部对于风险的高度警惕与重视,也预示着今年对于地方债务问题一定会有重大改革落地。


尽管财政部表示高度防范风险,但零星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对于市场来说,庞大的地方债务早已牵一发而动全身,规模庞大的城投债、非标政信产品,将出现快速的波动。


可持续发展,兼顾稳增长和防风险需要

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2021年的财政支出、新增地方专项债券规模还将处于高位。但与2020年特殊情况不同的是,今年的积极财政绝不会像去年一样宽松,而是带上了紧箍咒”——需要维持稳增长与防风险的平衡。


这就使得今年的积极财政将是非常弹性的。在外部环境变化、经济增长乏力时,将加大支出规模,管控上也会有所放松;而在1月这样经济复苏良好,外部环境稳定时,则聚焦于内部风险。所以我没看到了2021年的专项债券额度始终未曾下达,增长良好时,积极财政是可以暂缓的。


精准滴灌、提质增效,完善政策实施机制

那么,积极财政究竟何时才会发力?财政工作会议上也给了我们答案:


一是推动宏观政策与微观需求紧密结合,即宏观政策需要时积极财政跟上、微观需求出现时积极财政跟上,根据推动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需求,随时调控财政资金、财政政策的下达。


二是资金跟着项目走,合理扩大专项债券资金的使用范围。这一思维的核心在于把钱花到该花的地方去把钱花到具备条件的项目上去2021年我们会看到地方专项债券的政策可能再次出现转向,专项债券的使用范围可能还将出现变化,对于不同地区间的债券额度分配也将进一步体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


三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作为国内外经济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资金还将进一步打通堵点,通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进一步促进经济内循环、激发有效需求。这意味着产业基础类项目、跨区域的市场建设项目、土地制度等生产要素改革即将再次推进,基建补短板两新一重依然是2021年地方政府投资的主要内容。


总的来看,2021年的财政政策将宏观宽,微观紧,为了应对风险与挑战将会为财政政策留出很大的空间和余力,但在执行与供给上会有极大的灵活性,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进行分类施政。


这意味着我们将看到不同季度间财政政策的反复转向,2021年的财政政策极不寻常。


来源:杨晓怿杨老师的基建课堂